调查报告显示:性侵儿童案一半以上为多次作案 受害者年龄最小...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3月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林璘 章正 张敏)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今天下午发布《2016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去年被公开曝光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案件总量的近七成,有一半以上案件为作案者多次实施性侵,受害者年龄最小不到2岁。

平均每天曝光1.21起性侵儿童案男童被性侵不可忽视

该报告显示,2016年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中,受害儿童多达778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案件,按3人计算),平均每天曝光1.21起。2015年这一数据是全年340起,每天曝光0.95起,同比增长了近三成。

这是"女童保护"连续第4次发布性侵儿童案件调查报告。报告称,从数据上看,近3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数量均大幅高于2013年,体现了儿童被性侵现状的形势严峻,也反映出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度提升。

"女童保护"负责人孙雪梅解释,此次性侵儿童案件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案件(包括各级检察院、法院的官方网站和认证账号公开的案件)。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件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此次被公开的案件仅为极少数,是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社会各方对这一严峻形势关注度仍不够。

2016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778名受害者中,女童遭遇性侵的数量为719人,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的人数为59人,占比7.58%。

孙雪梅建议,男童被性侵的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女童保护"的儿童防性侵课程也因此一直坚持男女同堂。

一半以上为多次性侵 作案场所中被性侵者的住所占比最高

报告显示,778名性侵受害者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7岁以下的有125人。受害者中,7岁到14岁的中小学生最多,多达449人,占比57.71%。

在地区分布上,"女童保护"统计显示,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受害者为农村(乡镇及以下)儿童的有329起,占比75.98%,受害者为城市(含县城)的有100起。据该基金连续4年统计,这是公开报道的案件中农村地区首次高于城市地区。

"女童保护"志愿者在农村地区的授课座谈中了解到,因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巨大,家庭监护普遍缺失,学校社区的自我保护教育及生理教育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孩子并不了解什么是性侵。

所有性侵者的职业中,易接触儿童职业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包含教师、校车司机、学校厨师、幼儿园工作人员、保安、舞蹈团成员等,全年有98起,占总量的22.12%。年龄主要分布在18到60岁,有164起,60岁以上的老人有39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9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案场所中,在被性侵者的住所实施性侵的占比最高,高达126起。

报告称,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有269起案件的作案者是多次实施性侵,说明性侵儿童案件的隐蔽性,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女童保护""建议,长或其他人一旦发现有人性侵儿童,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选择"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纵容施害人多次犯罪。

熟人作案占近七成 家庭成员作案应引起重视

所有统计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就有300起,占总案件数量的近七成。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的朋友)12%、家庭成员10%。

报告称,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更易接近受害者实施性侵,在对儿童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时,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

在公开的433起案件中,由父亲、哥哥、继父等家庭成员实施性侵的就有30起。"女童保护"特别提示,家庭成员、网友和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的案件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孙雪梅表示,家庭监护是保护儿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同时,家庭成员的性侵案件情况也更为复杂,涉及到受害儿童的抚养、亲人伦理等问题,受害人往往更难以维权,亟待法律和政策保障方面的完善。

此外,2016年网友作案案例的曝光相比去年也大幅上升,高达31起。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了利用互联网以"招募童星"等名义性侵幼童的案件,涉及人数非常庞大,呈现出团伙作案、跨区域作案等特点。"女童保护"在报告中建议,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孩子注意网络交友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何林璘 章正 张敏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