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华盛顿3月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美国记者 刘平)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版题为《中国现代化:制度建设投资》一书,建言中国政府将工作重心从"硬"基础设施转向"软"基础设施,称这将有助于中国实现消费、服务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IMF总裁拉加德为该书作了序。
该书由IMF亚太部副主任罗德劳尔和马占华副代表林卫基等主编。书中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贡献了全球增长的三分之一,其改革进展与全球繁荣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硬"基础设施,包括公路、发电站、通信网络等。当前,中国的改革需要迈向新阶段,以推进经济发展再平衡。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也应转变职能,从分配、持有资源转向支持、监管私人部门创业和创新。政府应将工作重心从"硬"基础设施转向"软"基础设施。
该书认为,"软"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包括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以及统计工作等在内的很多方面,是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的体制框架的总称。而开放的市场是"软"基础设施的基础,包括能够便于经济管理、避免风险过度累积的财政政策,公平的税收制度,有效转化储蓄的金融体系,以及保护消费者与劳动者的公司治理等。"软"基础设施有助于中国实现消费、服务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有效应对不断
变化的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
拉加德在序言中称,中国过去 35 年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减轻了贫困,造就了一个庞大、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其实体基础设施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参照典范。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下一个转型期,朝着提高收入、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的方向迈进。本书借鉴国际经验,为中国增强财政、货币和金融部门框架 提供指导。它鼓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呼吁采取政策行动解决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强调需要质量更好、频率更高的宏观经济统计。
拉加德表示,人民币最近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篮子,这是对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改革进展的认可。现在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了。通过扩大和深化改革, 中国将能为本国和全球的持久经济增长和稳定提供支持。
拉加德称,IMF仍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忠实伙伴,为中国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援助和培训,希望本书能够促进对如何最有效实现成功转型的更广泛讨论。(国际部编辑)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