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对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3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制造2025"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

记者会上,有媒体提出,近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提出的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

苗圩说,这份中文部分长达58页的报告对今后工作有所帮助,但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

苗圩说,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苗圩指出,这份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发展的指标提出了一些质疑,如设定了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他说,文件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一指标。在文件发布后,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所引用的绝大部分都是绿皮书上所发布的指标。但在绿皮书发布的时候,专家委员会已经声明,这个指标是预测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约束的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苗圩强调,"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是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

苗圩说,这种情况,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

苗圩强调,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当中,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中国也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李晨赫

责任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