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
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失语者与外界交流的新工具
"手音"是一款针对失语者的小众产品,预计今年5月份上线。普通人可能难以想象这款产品的意义所在——手语是失语者彼此沟通的桥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比所有外语都难的语言,"手音"将做彼此之间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桥梁。
黄爽在比赛上演示产品
2015年
在一次活动上,
王娜娜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的失语者张权
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王娜娜不会手语,
她们两个的相处更像网友,
即使面对面的时候
也往往通过微信交流。
在跟室友黄爽
说了张权的故事后,
王娜娜与黄爽她们两个越发关注这个问题。
随着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失语者,她们愈发认识到失语者面临极大地沟通的困难。
王娜娜说:"有时候我觉得我说话是在‘伤害’他们,一聊得开心就在想是不是忽略他们了,甚至有些自责"。
网上一查,数字更让两人咋舌:
失语者
(包含听障人士、脑中风患者、脑瘫患者和渐冻症患者)
在中国数量达到7千万,占到总人口的5%,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张权是失语者中的幸运儿,
不仅可以上学还有工作,
但更多的失语者
因为沟通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的边缘人。
她们有时会想:老板开会听不见,点外卖没办法和店家沟通,别人怎么能接纳他们?《新闻联播》有手语同步翻译,可其他直播节目如果没有字幕,失语者就永远无法享受它。
于是这两个来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女生
决定为失语者做些什么。
王娜娜来自计算机学院,而黄爽在自动化学院学习。
她们曾在"冯如杯"
(冯如杯为北航校内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
以图像识别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王娜娜回忆:"我们感觉发现了一个没有人发现的需求,想成为第一个实现它的人,也让我们的所学的知识有价值。"
这两个姑娘开始着手
研究手语翻译的可行性,
查论文、做实验、写代码,
用冯如杯一等奖奖金5万元
作为启动资金行动了起来。
因为不能随时携带摄像头,
图像识别被否决了;
因为太引人注意,手套被否决了。
最终确定了
通过臂环捕捉肌电信号的方法。
因为随着智能手表的逐渐普及,
失语者带着臂环看上去也并不突兀。
在她们看来,提供有用的产品固然重要,
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失语者的尊严。
黄爽记得,
他们曾经专门做过"体验一天失语者"的活动。
在便利店,因为结账时需要了解价格,
失语者只能通过手机和店员沟通,
时间稍长排队在后面的人开始不耐烦地催促,
"如果别人知道我是失语者可能会体谅,但不知道就会埋怨,越埋怨我越着急。"一些失语者不愿意别人称呼他们为"聋人",自己会写成"龙人"。
确定研发方向后,
关键的是不断地输入数据、
调试数据以保证手语翻译的准确性。
为了检验模型的可靠性,
最初只有两人在录手语的数据,
整天戴着臂环不停地做动作,
黄爽开玩笑说:
练下去咱俩就要成为麒麟臂啦!
"当你真正去帮助他们,他们就知道是为他们好,就会非常配合",王娜娜说。
为了保证数据的多样化,
并且真正让失语者喜欢,
两人后来联系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合作进行数据采集和智能臂闭环开发,
还与北京市朝阳区残联达成合作意向,
为手音的产品服务化提供咨询、指导。
张权也成为了团队的顾问。
如今,"手音"已经涵盖了200个手语动作,
为了保证精确度,
每一个动作录制了一千人次。
在有了自己的手势数据库之后,
团队还搭建了一个7层BP神经网络
对数据速度进行训练,
目前识别准确度已经达到了95%。
直到去年8月份,
团队里只有王娜娜和黄爽两个人,
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人。
他们没有办公室,
开会都是打游击战,
咖啡厅、餐厅、教室都曾被征用过,
做研发都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
但王娜娜说:"我们一天都没有想过放弃"。
后来,因为团队内有人因出国而退出,
王娜娜在北航研究生保研继续深造,
黄爽研究生保研至清华,
两个学霸少女没有因升学而放弃团队,
继续坚定地吸引人才研发产品。
由两个女生主导的技术性创业团队很少见,
两人也经历了磨合。
遇到意见不同会等着双方都冷静下来
回宿舍再沟通。
王娜娜告诉她,团队沟通对事不对人,要彼此敞开心扉,现在两人之间可以为一件事辩论个你死我活,也能在达成一致意见手挽手去吃吃喝喝。团队里还有其他很多技术人员,大家一起熬夜写代码的时候,两个女生也会偶尔化身为"程序员鼓励师",一起为团队加油打气。
她们关于未来有很多设想,
用"手音"解决
面对面聊天、长时间对话、
手语字幕、手语教学等问题。
此外,在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
还可以结合VR/AR技术
在如钢琴精确性训练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在百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极·致未来"责任创新挑战赛上,"手音"团队获得了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被誉为最有"包容性"的项目。据了解,"手音"团队目前已拿到同盟资本50万天使投资。
这两个94、95年出生的元气少女笑着说她们的理想:"或许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走向社会,没有买房的苦恼和社会的压力,只是觉得我们所拥有的技术能够对社会有价值,能够真正帮助一些人,我们又有时间,那我们就做吧!"
编辑制作:王骏扬
作者: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
责任编辑:于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