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5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今天,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行。
北京市海淀区文委陈静主任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海淀区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解、有感情的青少年。
开幕式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的中小学生的表扬非常抢眼。北京一零一中学一名参加古琴表演的女同学说:"我是从高一零基础开始学习古琴的,我只用了半年的时间,现在不仅能够独立演奏完整的曲目,而且彻彻底底爱上了古琴。并通过古琴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审美,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
据了解,北京一零一中学自2011年起,开始接触"非遗进校园"项目,现在每个学期已经有固定的、多达10余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诸如彩灯工艺、剪纸、面塑、京剧彩绘脸谱、曹氏风筝、古琴、太极、雕版印刷、茶艺等。郭涵校长表示:"我校被授予为海淀中北部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基地校,我校将持续性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推广和保护中,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载体和形式,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教育科学部编辑)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