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5月3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今天上午,中国欧盟商会联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在京发布了《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7》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在发布会上表示,"中欧间贸易增长的关键在于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对于5月31日至6月2日李克强总理对德国、比利时的正式访问,以及即将举行的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何墨池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他期待"中国能继续在倡导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今天刚刚发布的这份"报告"指出,受访的在华欧盟企业,2016年的经营状况较上一年有所好转,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营业额超过了2015年。"报告"认为,去年上半年中国实行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快速反应,是欧盟在华企业2016年经营状况好转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财政刺激政策不可持续等原因,中国欧盟商会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是近期中欧双方必须把握的一个机会。
何墨池表示,欧盟在华企业期待在未来12个月内看到中欧投资协定的成功签署。他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对于中国而言称得上是"WTO2.0","这一协定的签订,将彰显中国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也能让欧洲企业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作出贡献。"
"报告"显示,56%的受访欧盟在华企业表示,若中国的市场准入有所放宽,这些企业将追加在华投资。
这份"报告"同时也提醒欧洲企业,中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本土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大幅提高。"欧洲在华企业已经意识到,中国本土企业将会在创新能力方面迎头赶上。与其说这是挑战,不如将其视为机会。"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亚洲区副主席戴璞(Denis Depoux)说。他认为,"欧洲企业可以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作出贡献,助其攀升至价值链上游。当然,欧洲企业也会从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中获益。"
何墨池也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欧洲企业高度关注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所提供的合作机会。他举例说,已经有一些欧洲银行派出专家来华,了解、研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
中国欧盟商会由51家会员企业于2000年成立,是欧盟委员会与中国政府机构认可的欧盟企业在华的独立官方代言机构,其宗旨在于为欧盟企业在中国争取更大的市场准入和更好的经营环境。(国际部编辑)
责任编辑:杨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