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济南6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近年来,毒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利用物流、快递夹带方式贩卖、运输毒品的案件数量激增,隐蔽性更强,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这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山东高院")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近三年来,山东各级法院审结涉及物流、快递夹藏毒品的案件数量共562件。考虑到这一类案件数量激增,山东高院将向有关物流、快递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加大监管查验力度,进一步压缩毒品流通路径。
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山东各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52件,判处毒品犯罪分子4994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982人,重刑率为19.66%。
2017年1月-5月,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90件,有效震慑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毒品犯罪活动仍处于高发态势,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一是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增多。从近年来审理的案件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公斤级"及以上的大宗毒品犯罪案件破获并交付审判,涉案毒品数量也不断刷新记录。2014年、2015年、2016年山东省发案的5公斤以上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22件、20件、11件,10公斤以上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6件、7件、8件。
此外,制造毒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山东主要是毒品输入地和过境地。但近年来随着合成毒品如甲基苯丙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制造毒品所受自然条件限制逐步淡化,山东省制造毒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形势严峻。2014年、2015年、2016年山东各级法院审结制造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76件、301件、291件。
从制造毒品的原料来源看,作为化工大省,山东纳入易制毒化学品管控范围的化工企业有近2万家,国家列管的品种均有涉及,由于监管难度很大,这些易制毒化学品通过各种途径流出,为毒品犯罪分子制造毒品提供了方便。
2014年、2015年、2016年山东各级法院审结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15件、38件、12件。
在加大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山东高院通过召开毒品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组织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毒品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规范。建立公检法的快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调度,确保形成打击毒品犯罪合力。
2016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2017年是山东省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一年。
山东各级法院将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以更坚定决心、更有力措施、更扎实工作,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继续毫不动摇地依法严惩各类毒品犯罪,坚定不移地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国内时事部编辑)
责任编辑:李明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