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北京,一定要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因为看一次升旗,你就一定会记住守护国旗的橄榄绿。
他们是被称为"国旗卫士"的国旗护卫队。
6月23日,北京全城大暴雨。
即便如此,国旗护卫队依然在大雨中执行降旗任务。
有在现场观看降旗的民众拍下了这一幕上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赞叹:
有人说这是国旗护卫队的职责所在,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那么,在他们眼中,365天的"风雨无阻"又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6月24日,中国军网特意去拍摄采访了国旗护卫队的队员。
"这是一面能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旗帜"
第一位介绍的是来自河北邢台的张自轩。
他2010年12月入伍,是国旗护卫队的一名擎旗手。(擎旗手:拿旗杆的人,也是升旗手当中的一个)
张自轩介绍说,国旗长5米,宽3.3米,将近17平方米的面积。
国旗是纯布做的,吸水性很强。
因为在升降过程中,国旗是不可以落地的。为此,他们每天都在进行模拟升降旗训练。
不论是恶劣天气,还是热天、冷天……
有时候还要扛着水壶跑步……
旗杆加上水壶的重量不止30公斤,可能是60斤、70斤、100斤,甚至更多。
而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万无一失地将国旗升降好。
张自轩说,不论"下冰雹也好,下刀子也好,照样每天升降国旗风雨无阻"。
以前国旗在自己心中,它就是一面旗帜。
而在来到国旗护卫队之后,它不仅仅是面旗帜,还是一面能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一面旗帜。
张自轩还提到了2012年的北京7·21特大暴雨。
这是北京61年来最大的一场雨。
顷刻间暴雨就把他们的衣服灌透了,但游客们却自发地把伞放下,然后大喊,"中国加油,国旗护卫队加油,你们都是好样的"。
"它一直在前方注视着我们"
第二位介绍的是于康昭,他担负升降国旗或警卫国旗的任务。
2015年9月入伍,入伍前是一位在校学生。
于康昭说,623暴雨那天,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城楼出发的时候,正好是雨下得最大的时候。
他用高尔基的《海燕》来比喻国旗护卫队:
提到国旗,于康昭说,是我们向它讨了一种力量,支持我们好好训练。
"我感觉它一直在前方看着我们。"
在天安门城门洞立定的时候,可以脱帽稍微休息,尤其是夏天特别热的时候。
于康昭说,那时他们排长经常会告诉他们,"静下心看看国旗,心里就会特别静了"。
他还说,国旗其实跟"我们一样,在风雨中战斗"!
"我们对恶劣天气的理解,就是没有恶劣天气"
第三位来自山东威海的董兴,也是国旗护卫队中的一员,2015年9月入伍。
董兴说,623暴雨当天,他从金水桥头走过去(到旗台下),正好是正步96步。
"踢到时全身感觉已经很沉很沉了"……
而当在国旗杆底下敬礼的时候:
董兴认为,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国家的图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若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国旗。
但是,这对于国旗护卫队来说,"没有恶劣天气"。
365天升降国旗永远是风雨无阻。
董兴还说,我们肩上扛得是使命,是责任。"不允许我们畏惧风雨"。
制作:刘阳、张茜
来源:中国军网
投稿邮箱:junshibu@126.com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董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