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豪:无论在哪里发展,我都记得我是一个中国人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12年陈振豪(右一)在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建琳

早上五点多起床,从香港坐八点左右的飞机到义乌,去小商品市场选购原材料,订好后就发货到广州的工厂去制作,再转运到香港给客户,还有一部分会直接从广东运到中东。这构成了陈振豪做服装贸易时日常的工作节奏。

但回顾他与内地间建立起来的联系,其实从2004年就开始了。

陈振豪的母亲是北京人,对家乡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他高中毕业后,母亲觉得内地经济发展地比较好,建议他考取北京的大学。于是,在清华大学读完一年预科班后,陈振豪就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读书。

2007年陈振豪(左)在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时所照

"我那届应该是北师大里第一批去内地读书的学生,当时整个学院只有我一个香港人,大家对我还是很好奇的。"陈振豪说。身边经常有同学跟他聊天,问他香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男生就比较八卦了,都问我在香港有没有女朋友,长得漂不漂亮。"而现在,陈振豪觉得"香港回归20年了,两地间的自由行越来越多",这种好奇就越来越少了。

回忆起与内地同学相处的时光,陈振豪仍然很感谢朋友们在学业上对他的帮助和辅导,"大一时要学微积分,但是我的数学不太好,学起来很困难,就经常请教同学,像四川、青海、甘肃的同学都在学业上对我帮助很大。"如今,关系好的朋友分散在各地,有的出国,有的留在北京,有的回到深圳,但从大学时候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伸到现在。从QQ群到微信群,社交工具在更新,但他一直被同学们惦记着。

毕业后,想要拿到更高工资的陈振豪回到了香港,做了一年的房地产销售,机缘巧合之下,一个老客户找到他,想要拉他一起做服装贸易。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陈振豪加入其中,投身创业。

陈振豪介绍:"我们是做服装生产与批发的,就是圣诞节或万圣节所穿所用的衣物,就主要在义乌买布料,之后拿到工厂去加工,做些设计,制作好后在香港出售,同时出口到欧洲及中东等地区。"为了拓展业务,陈振豪还去过广东、四川、新疆、台湾等地。"感觉浙江人都比较热情,善于言谈,除了工作,还愿意聊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在谈境外贸易时,陈振豪还接触了很多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地区的人,"印度人英语很好,巴基斯坦人比较聪明,而尼泊尔人很勤奋。"正像那句歌词所说,"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陈振豪每到一座城市开展工作都会在那里稍作停留游玩一下,"最喜欢的是浙江一带,很有中国味道,乌镇的景色也很美,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时间去南疆玩一趟。"

2015年,陈振豪退股离开了这家公司,去了香港的另外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又需要在香港与深圳、珠海间来回奔波。"在这里,你说什么语言都没关系。深圳比较多元,全国各个地方的人都有,所以像东北菜馆、新疆菜馆这样的饭店很多样也很地道。"在陈振豪的记忆中,如今的深圳,从地铁网等城市硬件配套设施到治安管理,都比90年代初他来深圳时好得多。

现在,陈振豪已经与来自广州的女朋友订婚,并考虑未来到内地发展。"在内地的时光,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家人回北京的日子,就是像回家一样。现在也是,无论我在哪里发展,我都很清楚我是一个中国人。"

作者:赵建琳

责任编辑:李明芳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