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7月9日电(齐琨实习生孙一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章正)"大家注意安全,慢点走!""看脚下,小心!"茫茫大雨中,一支队伍在泥泞山路上缓缓挪动,他们的右手边就是一条几十米深的山沟,警告声和温馨提示声不断地从队头传向队尾,队员们如履薄冰。这支队伍是南昌工程学院士官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团,他们脚下的路线正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6月29日,南昌工程学院士官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实践团成员们奔赴井冈山,重走红军路。
井冈山精神内涵如何领会?仪式感非常重要,实践团成员通过集体演唱或朗诵《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等经典文化作品,了解特定的历史年代。仪式感需要情景,大家走进茅坪八角楼,聆听刘晓农教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报告。详细学习"毛泽东为何会上井冈山""怎样上井冈山""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开创井冈山的历史功绩"等历史知识,浸润在情景中,同学们了解了真实的"井冈山精神"。
士官生们冒雨从红军大本营(八角楼红军园基地)出发,经过步云山红军练兵场旧址,途径红四军军部旧址、象山庵、红军被服厂旧址,向茅坪山神山村进发。有一段泥泞小路,茅草低垂,有几个学员的手臂无意间被茅草划伤,但他们专心赶路,自己并不知道。直到同行的学员看到粘在雨衣上的血,他们才后知后觉。同学们拿着准备好的药品处理伤口,受伤的同学并无怨言,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继续前进。
3天的红色文化实践,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团成员们加深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提高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深切地领悟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精神,通过有仪式感的历史体验,受到了国情教育。(共青团新闻中心编辑)
责任编辑: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