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8月3日下午,团上海市委书记王宇在团上海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做工作报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过去一年里,站在共青团改革最前沿的上海团组织,不仅改革方案执行得力,还在改革中收获了巨大的网络影响力。
报告显示,最近半年,由团上海市委负责运营的"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共推出近700篇文章、总阅读量1130余万人次,粉丝数从52万增长到近120万,在上海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稳居第一名,在全国省级团委排行榜稳居前三;而致力于把青年活动线上、线下结合的"青春上海Act+"平台,则通过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世纪出版集团、沪江网等8家涉及青年民生需求的知名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累积获得用户达73万(上半年新增用户72万),累计上线活动3315个。
在线下聚集青年方面,上海的"青年中心"充分发挥了"资源快线"平台作用,为基层提供1100场标准化的服务产品套餐,将青年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在由团上海市委建设的全市首个青年社会组织招投标平台上,上半年共完成招投标450.9万元,招标组织数量365家次,招标项目数量605个。
此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上海还成为全国率先在青联改革领域有所作为的省市级团组织。瞄准解决"精英俱乐部"问题,上海的青联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去年以来至今年上半年,一大批新兴领域和基层一线的优秀青年通过增补加入青联;聚焦团组织暂时覆盖不到或影响力较弱的领域,重点开展排兵布阵,成立青年自媒体联盟,完成青年科技人才协会、青年外企人才协会等筹备工作,并把欧美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吸收为市青联的团体会员。
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建立青联委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委员退出机制,先后两次共劝退履职不合格委员30名,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意识,调动了委员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年的积极性。
王宇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让一批富有特色的改革举措固化为制度机制,"改革启动以来,设立项目组、干部队伍专挂兼等一批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工作举措持续完善、日渐丰满,要让这些举措能够按照设计初衷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上海的体制机制建设,将严格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比如,设计挂、兼职团干部和志愿者管理制度,要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市区两级兼职副书记作用,如何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团的事业等现实问题。比如,街镇团干部专人专职专岗基本落实前提下,要深入思考、制定规范,明确街镇层面团的工作如何规范化运作,团干部、社工和志愿者之间如何分工协作,街镇团干部流动快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培训和工作指导等问题。
下半年,上海团组织还将在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上持续发力,开展青年讲师团、升旗讲故事、名校长大讲堂、微视频接力活动等。(共青团新闻中心编辑)
责任编辑:赵建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