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德育有了工作指南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9月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教育部日前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指南》就是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做什么’和‘怎么做’,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各学段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单一,德育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德育工作还缺乏常态有效的开展机制等等。"因此,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吕玉刚说。

据了解,为了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阶段,《指南》提出了分层次的德育目标,明确不同阶段具体目标要求,既强调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又突出德育的有机衔接和逐级递进。围绕德育目标,《指南》提出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保证《指南》的有效实施,教育部要求各地除了要加强组织领导、条件保障、队伍建设,还要加强督导评价。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且加强科学研究。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教育科学部编辑)

作者:樊未晨

责任编辑:王菀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