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万鹏、赵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昨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的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作为一份擘画中国发展蓝图的纲领性文件,十九大报告以此为展开的基点。
一切伟大的时代,都需要思想领航。多位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总动员、总部署,启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这是我们党走出历史周期律,达到长治久安、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新的长征。
十九大报告体现“四个新”: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四个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告诉记者,第一个“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新变化;第二个“新”体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第三个“新”体现在开创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个基本方略;第四个“新”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胡敏谈到,为实现新时代新使命,报告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外交和平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新部署,明确了新任务。
“新时代”:标注历史坐标
处于百年之交的十九大,上连党的第一个百年,下接党的第二个百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是两个百年衔接过渡的里程碑。“十九大将标注出历史与未来汇合转折、党的历史与民族历史融合贯通、全面小康与现代化承接递进的大写坐标。”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向记者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过去5年的辉煌成就,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发展的成就。
颜晓峰分析指出,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集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5年来的历史性变革酝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变化;5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宝贵经验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5年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实践奠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
“新使命”:推进“四个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习总书记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于“四个伟大”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曾进行过深刻阐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云飞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不仅系统阐述了“四个伟大”这一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进一步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愿景。“四个伟大”具有自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搭建起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四梁八柱”。张云飞谈到,推进“四个伟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展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发展愿景。
“新思想”:贡献中国智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十九大报告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专家学者们聚焦的理论热点。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郑承军向记者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势必会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武器、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思想、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新征程”:做出历史贡献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启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这是我们党走出历史周期律,达到长治久安、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新的长征,也是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履行使命、向中国人民兑现承诺新的长征。”颜晓峰说。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接力棒”为比喻,颜晓峰生动地谈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收官,是实现小康社会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开局起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场新的“接力赛”的第一棒,这最后一棒和第一棒的执棒者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跑好“接力赛”这两棒,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历史贡献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既体现中国情怀,又胸怀人类关切,蕴含着对未来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把握、洞察和先见。
笔者认为,十九大报告既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征程上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的“灯塔”,又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实施方略的“路线图”。各行各业都能够从报告中找到与自己紧密关联的论述,得到前所未有的启发和鼓励。报告不仅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绘制了更清晰、更可行的蓝图,而且对于迷失方向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
笔者细读报告,感受颇深的是“现代化”“中国化”等概念多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其中,据统计,在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的媒体直播全文中,“现代化”出现了47次。
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笔者认为,报告重点关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需要更进一步的中国化。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始终在中国占据主流和主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主导我国经济、政治、法治及其它各个领域的基本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报告指出,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笔者认为,十九大报告就中国的理论创新发展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文化这三种文化的“磨合期”上升到“融合期”,从而推动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重大战略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和策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笔者认为,十九大报告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充分的阐释,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己定义的,自己构筑的,自己享有的,并兼济天下的民族复兴。只有这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不仅给中国带来福祉,而且启迪全人类。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笔者认为,十九大召开之际,中国正在开启更深入的改革和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模式必将产生新的影响力,感召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姜继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