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欧贸易额平均每分钟超100万美元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成都10月25日电(实习生陈凯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鑫昕)在今天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第十二届“欧洽会”)上,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陈新透露,2016年中欧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达547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超过100万美元。

欧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打通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商路。陈新表示,欧洲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将进一步为中欧之间的合作提供机遇。

陈新说,中欧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经济的约三分之一,随着中国内需的不断扩大,中国市场也成为欧洲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欧洲是发达国家聚集地,欧盟28国的GDP总量占了全球的近四分之一,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出口市场。”陈新说,“2016年中欧之间平均每两天的贸易额相当于1975年中欧建交时一年的贸易额。根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到2020年中欧贸易额将达1万亿美元。”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欧贸易的运输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中欧班列的运行情况备受关注。

“近年,中欧班列运输量不断增大,中欧之间陆路运输的货物和货值所占比例不断升高,国内目前已经开通了蓉新欧,渝新欧等‘N多个×新欧’。”陈新说,“相比海路运输,中欧班列缩短至少10天的运输周期,运输周期的缩短将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目前平均每月的中欧班列多达150列,中欧班列有望发展成为东亚通往欧洲的新的商品运输大动脉。”

奥地利联邦铁路集团总裁安德烈斯·马特说:“很多亚欧国家都因为新丝绸之路联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的货物可以发到土耳其、伊朗以及中国,同样中国的货物也可以经由陆路来到欧洲,这样的贸易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

陈新认为,运输方式的变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机遇为做好中欧贸易的增量提供了可能。

同一天,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ENRICH中国西部中心”在成都揭牌。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简称“ERICENA”)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分中心。

据悉,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项目是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欧盟科研框架计划)资助项目,合作伙伴包括8家欧盟机构和4家中国机构。该项目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以联系和支持欧洲科学、技术和创新机构(包括创业者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公共及私人客户提供科技创新相关的精选服务。

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总裁代伊伶说,今年1月,ERICENA项目在葡萄牙波尔图正式启动,欧盟项目创新中心作为项目组成员,提议在成都设立区域分中心,该提议获得项目组成员一致同意。

欧盟委员会科研总司国际部中国事务部主任魏立国说,随着中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进中欧研究人员合作,将提高欧洲研究和创新的质量和影响力。欧盟与中国在研究、创新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是欧盟国际合作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陈凯欣 王鑫昕

责任编辑:李翀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