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央企】县里来了扶贫“兄弟连”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志成

“紫云不脱贫,绝对不收兵!”贵州紫云县的一间简朴的“脱贫小屋”,7名扶贫干部许下的庄严承诺是最嘹亮的脱贫集结号。这7名扶贫干部来自不同省区、不同民族;他们当中有70后、80后、90后。到紫云之前,他们的共同身份是南网人(南网:南方电网的简称);来到紫云后,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扶贫干部。

11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深入了解中国南方电网贵州公司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措施与成效。

贵州电网公司7名扶贫干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志成/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南方电网贵州公司与全省深度贫困县——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签署整县帮扶协议。为全力做好整县帮扶工作,贵州电网公司派出粟林、李敬、崔亚华、王源、罗兴国、严召波、尹忠望等7名扶贫干部前往紫云县开展扶贫工作。

驻村扶贫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扶贫工作队抱团交流合作,既互相传经送宝,又共享信息资源,变“单兵作战”为扶贫“兄弟连”。

李敬正在介绍小寨关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双心”服务工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志成/摄

李敬所在的小寨关村,是贵州电网公司整县帮扶紫云县的第一个突破口。为让小寨关村尽快从贫困村中出列,安顺供电局为小寨关村编制了“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立下了“一张蓝图干到底,‘三步’建成小康寨”的军令状,集中力量解决小寨关村的脱贫任务。一年多来,通过产业扶贫、入股分红、帮助自主创业增收等方式,小寨关村的贫困人口已从2015年的792人减少到502人,剩余的450人将于今年底全部实现精准脱贫。

崔亚华正在肉牛养殖基地给牛喂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志成/摄

同在小寨关村驻村的崔亚华是7名扶贫干部中唯一的一名90后,今年7月,崔亚华接到了驻村的正式通知,但婚礼近在眼前,他向单位请了几天假,举行了婚礼,婚后第二天就到小寨关村驻村。“走进一间房,看到四面墙;抬头见蜘蛛,低头是蟑螂。”这是崔亚华来到村里第一天的感受。

贫困非一日之寒,脱贫非一日之功。这7位驻村干部,有的已扶贫一年,有的才到岗两个月,一件件实事记录着他们踏实的步伐和对村民的承诺。新塘村完成了8300米自来水工程,达那、翁扛、翁坝三个自然组413名村民结束了祖祖辈辈挑水吃的历史;小寨关村的合作社有声有色,黔电菜园的有机蔬菜已销售7000公斤,生态养牛场的肉牛年底将达到100头,16亩鱼塘里的8万尾鲤鱼春节就可上市销售;11月8日,洛麦村第一个合作社正式成立,县里200亩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食用菌大棚均已落户洛麦村,洛麦村民从此将告别无集体收入的历史。

“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紫云人民时代翘盼的小康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董志成

责任编辑:沈少博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