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12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立雅)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精神,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举办了以“服务大局 守望正义”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向人们揭开检察系统执法办案工作的“神秘面纱”。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人大代表、通州区人大代表、通州区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20余人。
通州区检察院供图
一提到检察官,不少人就会联想到“公平公正”“刚正不阿”“克己奉公”等词汇,但是这个群体的日常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本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中,通州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不仅向大家介绍了检察管理监督部的工作职能以及该院智慧检务的情况,另现场连线远程提讯、公益诉讼调查、观护基地等现场,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检察官的日常工作。
在今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大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益诉讼不仅是法律赋予检察官的一项新增职能,更是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新使命。
在本次公众开放日中,通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祁治国向大家介绍道,为服务保障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大局,围绕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难点领域,2017年,通州区检察院全年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33件,立案审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1件,履行诉前程序9件,向国土、规划、环保、城管、文化等领域制发诉前检察建议9份,整改回复率为90%。通过诉前程序,共督促恢复副中心被破坏的耕地、农用地近千亩,督促行政机关催缴、追缴排污费和环境违法行为罚款两百余万元,有效监督了东门桥、虹桥两处石桥保护不到位问题,促进启动相关程序切实保护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等。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发展,检察官们的工作也变得更为便捷。在通州区检察院智慧检务应用展示中心,可以同时接入16路以上的实时高清音视频信号,并在一个平台集中展示。通过该窗口可以同步实时看到来自本院办案区、看守所以及外出办案等多地回传的现场音视频信号,并且可以实现交互和互动。远程提讯、远程指挥、视频会议、外出办案等多路信息汇集于此,不仅是检务公开的展示窗口,也成为了智慧办案的指挥中枢。此外,该中心还可与最高检、市检信息互联,实现多地协同办案。该视频管控中心已经实现了信息互联,所有进入平台的大数据资料经过统一编码后可以实现立体应用和平面展示。
通州区检察院供图
依法从严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积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加强未成年人检察监督是检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州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主任赵丽佳介绍道,其所在部门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再犯率不到1%,在今年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2017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这其中,就与他们建设的观护基地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处理中有一项制度叫做“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该制度是指对于未成年人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可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对于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监督考察和教育矫治的职能。对此,北京地区尝试以观护基地的模式进行探索,将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放到观护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和教育,实现“去犯罪化”,并顺利的回归社会。
目前,通州区检察院共有6家观护基地,其中2家综合型观护基地,4家模块型观护基地。在本次公众开放日中,现场连接了其中一个观护基地。在该院的一个综合型观护基地中,指定了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专职观护人,为被观护人提供服务或劳务岗位,并向高级服务人员发展的观护思路。该基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提供食宿,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半封闭式管理,特别是非京籍涉罪未成年人的管理,实现有效帮教;二是专兼职观护人,能够指定专人负责对涉罪未成年人在观护基地范围内的思想、劳动、技能培训等事项进行监管;三是技能培训,为实现“去犯罪化”,在考察期内让其学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有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
祁治国表示,检察工作要努力做到让检察声音、检察故事突破“检察圈”“法律圈”,更好地融入普通百姓的“朋友圈”,贴近百姓生活,从法律角度帮群众解读身边事,透析社会治理症结,传播法治理念。从而更好地推动建立副中心绿色政治生态,服务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