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任的一代——国家助学贷款履约状况调查

 | 共青视点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在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暨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十周年主题征文颁奖活动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剑/摄

缘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上大学不再免费。同时,诞生了面向穷孩子的“国家助学贷款”。

青年学子中家庭经济状况最脆弱的那一部分人,由此成了中国最早一批在金融系统拥有完整信用记录的人。

大约20年过去,一群群“贫困用户”走进校园、走出校园。他们履约还款情况如何?

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推出之初曾面对巨大的社会争议:学生们将来还不起怎么办?毕业之后“玩失踪”怎么办?就是赖账不还怎么办?等等……当时在任的朱镕基总理明确表态:国家助学贷款产生的呆坏账,可以全部核销!

学子们是否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本报近期派出记者分赴西、中、东部的四川、甘肃、湖北、江苏、天津五省市,深入学校、银行、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用采访出的大量数据和案例为这些疑问拼接答案——

----------------------------

1%以下的不良率是如何实现的

国家为他们“背书”

还清贷款才感到自己真正长大

还款已成为学子们的自觉行为

以诚待我 以信报之

让信用成为人生支点

还贷逾期:恶意的少 大意的多

24年的“良心债”还了

让更多青年成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