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珠海12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购受到消费者追捧,也带动了网上食品药品交易的蓬勃发展。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非接触性,亦给违法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给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今天,由法制日报社、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公安厅、东莞市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第十二届石龙食品药品打假协作会议”在珠海召开。会议围绕互联网领域的食药安全治理模式和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共同构筑基于互联网经济的食品药品网络打假新防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获证企业超过18万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超过21万家,网上药店近700家。会议指出,庞大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给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振兴,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找到了一些新的漏洞,线上线下的新情况、新特点给执法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1至11月,广东全省公安机关共立食品药品的犯罪案件1872起,其中60%以上案件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彭会介绍,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已经由作坊式向区域化、集团化、职业化发展,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危害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洼地、沼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深入研究网络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特点,对网络食品药品的信息流、资金流等关键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分析,挖掘其中的共性问题和规律性问题,利用追溯体系,摸清网络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模式、源头。在处罚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过程中,不但要处罚企业,还要处罚法人代表、技术责任人、质量责任人等等;不光要有经济上的处罚手段,还要有准入资格上的处罚手段。
记者注意到,在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性地实行重大案件“下管一级”,深化与公安部门的“两法衔接”工作机制,率先组建广东省稽查业务骨干团队实行全省范围内督导办案,推进政企合作联动,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线索,锻造“以网治网”的食品药品执法新利器,提升打击违法犯罪的准度和力度。
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10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近2.4万宗,同比增长超过20%;罚没款20454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72宗,刑事立案129宗;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件17张,责令停产停业32宗,捣毁窝点314个,查处了一批影响重大的大案要案。
责任编辑:沈少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