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中院繁简分流 办案天数缩短约16天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上海12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新时代人民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研讨会上获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自2016年6月实施繁简分流改革以来至今年11月,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16.4天,二审开庭率和当庭裁判率同比分别提高了17.5个和9.2个百分点,民商事法官人均结案数同比增加19件。

上海二中院是最高法确定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单位,也是上海司法改革先行试点的四家法院之一。二中院年度结案总数从改革前2013年的1.9万件,递增至去年的2.2万件;今年1至11月结案22032件,同比增加了9.85%。

在案件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案件繁简分流成为了司法改革背景下深入挖掘司法人员潜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必由之路。繁简分流,不仅要在案件层面区分难易,还要在诉讼程序设置上分层过滤,在审判团队运行上分工协作,在司法事务办理上分类集约,在诉讼服务供给上分别施策,才能形成立体建构、合力推进的繁简分流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

为此,上海二中院推出“1+3”庭审方式改革,即不拘泥于将庭审划分为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阶段的传统做法,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合并进行,同时健全庭前准备机制,构建争点过滤机制,完善释明权行使机制,促进民商事案件庭审的标准化、规范化、实质化。

此外,上海二中院在上海市率先成立了中级法院层面的诉调对接中心,与市企联、市工商联、市公证协会、市总工会等10余家单位达成协议合作推进,初步形成退休法官审前专职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第三方特邀调解、商事金融纠纷案件委托调解、行政纠纷诉前第三方听证等系列工作机制。截至今年11月,专职调解和特邀调解的成功率分别达到34.16%和61.11%。

上海二中院还与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等10家高校院所签定合作协议,探索专家学者“非坐班”兼职调解新机制;加强与公证机构的协同联动,发挥公证机构在家事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市律协签订《关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合作备忘录》,推进律师在案件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烨捷

责任编辑:沈少博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