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唱就唱,爱中国无需多言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孙庆玲

最近,一群95后“理科学霸”因即兴合唱《我爱你,中国》走红网络。

这群唱歌的大学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2017年12月10日晚在校内餐厅聚餐时,一时兴起合唱了《我爱你,中国》,唱到歌曲激昂处,周围的同学都不自觉地站了起来,一边跟着节奏击掌,一边和唱:“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振奋人心的歌声,喷薄而出的爱国情,当这段合唱视频被意外传至网上,不少网友也看得激动,纷纷回复“看哭了”、“加油,中华儿女”等。

这首《我爱你中国》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在近日刚结束的学校“一二•九”合唱节中的自选曲目。

事实上,用音乐教育人、感染人是中国人民大学自陕北公学以来的传统,“一二•九”合唱节已连续举办31年,是该校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保留节目”,也是每年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

“每年约80%以上的学生会参与其中,这是对新生的一次‘精神军训’,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李鹏介绍。

合唱节上,统计学院的60名大一新生、15名高年级学生和5名学院老师组成了合唱团,第一次合作唱响了这曲《我爱你,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栋说,在为合唱节选曲时自己就被这首曲子感动到掉泪。歌曲里对祖国的感情,那种昂扬的气势很能体现我们当代年轻人的风貌,也希望通过年轻人的演唱去感染更多的人。

大三学生李嘉弘第三次参加合唱节,对他来说,“一二•九”合唱已不仅仅是场演出,也是对前辈精神的传承,一次对集体、对学校、对祖国归属感的再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虽未设音乐系,也未见开设音乐课的记载,但师生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形式活泼的文娱活动倒也未曾间断。8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培养了吕骥、李焕之、乔羽、郑律成等一大批音乐家。

作曲家、陕北公学校友梁寒光还曾在自传中回忆到:陕北公学主要学习、讨论政治课和时事报告,每周都组织文艺晚会,我每次晚会都用我带到延安来的小提琴演奏粤曲,大家都喜欢听。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会跟同学们讲很多关于校训、集体、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我们排练的日常,让同学们更多地去了解合唱、歌曲的背景,了解学校,了解我们国家。”郭栋认为,随着排练的进行,“红色火种”已悄然在这些年轻的95后头脑中埋下,并将由他们的歌声唱响、传承。

“近十几年的‘一二•九’的活动,我都有参加,所以特别理解学生对这个活动、这个团体的感情。”郭栋也没想到这一唱,竟唱红了网络,目前这段视频全网点击率已超1500万,一度登录微博热搜榜,成为Bilibili视频网站的“热度排名第一”。

隔着屏幕,网友们在视频弹幕、微博评论中,纷纷感慨“这真的事青春该有的样子,这也是当下中国青年最好的样子”、“想唱就唱,爱中国无需多言”、“身在欧洲的我看这种视频真的内心很热,好想回家”……激起了一股爱国的热浪。

而这股热浪直到第二天有人告诉合唱团成员涂豫飞时,涂豫飞才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听说我们火了,我去网站点开视频一看,看到一片飘红的弹幕,写着‘我爱你中国,我为你流泪,我为你自豪’,当时心里非常温暖。并不是因为我们这首歌唱得怎么样,而是大家心里都对祖国有这样的共鸣,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满足的事情。”

在郭栋看来,合唱视频之所以能够“走红”主要是因为同学们的全情投入、真情流露,是新时代新青年蓬勃朝气与爱国情怀的最佳表达。“当时刚比赛,大家还沉浸在那种氛围中,所以张口就来,爱国情怀的表达轻松自然,所以才更打动人。”

作者:孙庆玲

责任编辑:沈少博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