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关系全面转暖 人文交流迎来新机遇

 | 国际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菲律宾教练向中国学员讲解、传授短棍术。艳杰/摄

中青在线北京1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随着中国与菲律宾关系全面转暖,中菲人文交流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菲律宾的同时,越来越多带有浓重菲律宾特色的文化项目也被菲律宾人带入了中国市场。

1月19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被菲律宾政府正式立法为国术的菲律宾短棍术,吸引了在场中国观众的关注。

菲律宾国术协会中国分会会长李奥向媒体介绍说,菲律宾短棍术是一种以自我保护为需求、以器械运用为基础的武术,讲求简洁有效,可使用雨伞、球拍、木杖、圆珠笔、卷起的报纸或杂志等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作为攻击武器,以求以最快速度制服对手,达到自卫目的。

李奥说,在菲律宾国内,短棍术自二战以来就已是菲军士兵训练的重要科目,如今也是菲律宾国家警察、菲海军特别行动组成员的必备训练项目。近年来,这种“菲式武术”也被推广到了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特种部队中,成为他们格斗训练的重要补充。在日常生活中,短棍术也是菲律宾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训练或白领人士健身的选择。

菲律宾教练向中国学员讲解、传授短棍术。艳杰/摄

2015年11月,中菲签署了2015-2018年中菲两国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提升中菲文化关系水平。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菲律宾驻华使馆公使弗兰克•奥莱亚抓住这一机遇,将菲律宾短棍术引入了北京。奥莱亚认为,通过短棍术的教学、表演,菲律宾教练能在直接和连续的互动中了解中国人,深入理解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中国普通民众也可通过短棍术接触到在华菲律宾人和菲律宾传统文化”。

弗兰克•奥莱亚说,将短棍术引入中国之后的这几年里,他们不仅认识了很多中国新朋友,还学到了更多中国文化。他说:“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菲律宾时,两国政府重申要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这对我们也是个好的发展机遇,希望包括短棍术在内的更多菲律宾传统文化能走进中国,成为菲中两国老百姓交流的一个工具,让双方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作者:陈小茹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