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想 孙惠贤
“我不想活了!”微博上,一位20岁出头的女孩正在直播割腕自杀,前来围观的网友越来越多,时间紧迫,再耽搁下去,一条生命或许就此终结。
屏幕另一头,这一幕正牵动柳宇和团队的神经。通过一系列措施,他们终于联系上了女孩,经过劝导,女孩逐渐归于平静。狗年春节已至,她重新开始生活,在微博写下了对自己的祝福。
柳宇松了口气。
大年初三清晨,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四支队副中队长柳宇像往常一样快步走到工位,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网上“巡逻”并制止违法有害信息,像便衣警察一样寻找“可疑点”。
柳宇从业已经8年了。这些年,他在网络世界中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人模仿蓝鲸游戏,直播自杀;有人宣称北京鸟巢将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暨巨星经典回顾演唱会”,兜售假票骗取钱财;一些大V在舆情事件中频频发布谣言,博取眼球。
然而这些都逃不过网警们的双眼。 每天,他们要打开各种网站、社交平台,观察每一条热门帖子背后的逻辑,紧紧盯着屏幕,扫瞄淫秽、反动等有害信息,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根据事件类型和严重程度,屏幕背后的他们会采取不同方式,对信息发布者做出提醒或处罚。
微博上,不少网友会@首都网警,提供线索。无论早晚,一条条消息都会如潮水一样涌来。
“网上流传的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爆发‘bp5病毒’疫情的信息是真是假?”
“网上存在儿童邪典视频,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首都网警 看你了。”
“有关除夕夜印尼爆发排华事件的视频是假消息。喜气洋洋的除夕夜,蓄意传播这样的谣言,用意何在?”
柳宇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他们每天能收到1000条左右来自网友的举报,包括虚假信息,网络诈骗,涉黄网站。收到这些信息,网警们需要联系不同组织、部门核实。“我们希望和网友一起治理网络世界,创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柳宇说。
没有抓捕歹徒时的惊心动魄,没有过人的擒拿本领,经常一身便衣,但网警们要靠着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寻找网络中的“高级黑”,监控信息、破获案件。
2010年,柳宇初来网安总队,他发现如果在网络世界里泡上一天,会觉得“整个社会都塌了”,乱象丛生,乌烟瘴气。但拉开窗帘,看到的又是一片和谐,大妈们跳广场舞,街上的男男女女惬意地享受生活,生活又很祥和。
在柳宇看来,一些人发布夸大其词的信息,就是为了博取眼球,“看网友们的评论,觉得像皇帝审阅奏章一样,要的是成就感。”
柳宇明白,治理好网络社会迫在眉睫。三年前,他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警志愿者队伍,几年下来,4000多位自媒体人、网络安全行业从业者和普通网友与首都网警一道守护着网络安全。这个庞大的志愿者组织至今为警方提供了1.8万条线索,协助破获刑事、治安案件200余起。曾有一位志愿者向柳宇举报有人用QQ兜售公民个人信息,经过侦查,网警们找到多个专门出售公民信息的QQ群,铲除了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这些志愿者就像网警们的智囊团,遇到弄不明白的问题,柳宇也常会咨询他们——表面上是输入姓名、生日就能测算性格的小应用,问过一位程序员,柳宇才得知那是在搜集个人信息;一次,柳宇碰到过有人给共享单车贴二维码,后来和志愿者们分析,猜测那或许是给手机植入病毒的一种方式。
时间久了,他也会落下职业病。一次,他看到一位大V发出一条微博,下面跟了50多万条评论,这条信息让他感到不妙。柳宇当即联系到了安全专家,最终发现是虚惊一场,只是网友到的追星行为。
“这场网络保卫战越来越需要智慧了。”柳宇感慨,8亿多网民的网络世界中,套路越来越深。有小朋友找他报案,说自己游戏里价值2000多块钱的装备被盗了,问他怎么办。虽然金额到了立案标准,但对于游戏装备被盗,自己一时也摸不着头脑。经常冒出的新问题,让他感觉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
闲下来的时候,柳宇时常和同事做一些俏皮的作品:《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上网手册》《这8种人正在朋友圈窃取你的信息》《佛系养蛙游戏有外挂,慎用!》然后发到首都网警的微博微信上,时间久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被网友调侃为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后的又一“神秘组织”。
柳宇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只是网络安全工作中的一小部分:“网络安全问题浩如烟海。”每当阻止一场网络直播自杀、封堵一个病毒网站、把一位老人从诈骗局中拉出来,都是让柳宇感到开心的时刻。他觉得,这份工作看似神秘,实际挺普通,本本分分做好工作,打好每一场网络安全保卫战,无愧于职业,也无愧于“最美网警”的这个称号。
责任编辑:吴蕴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