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有4260多万篇裁判文书上网 访问量超132亿次

 | 快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2月2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师荀)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庭审直播;动动手指,就能查询到法院受理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布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4260余万篇,访问量超过132亿次,访客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建成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庭审公开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司法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部重要流程节点实现信息化、可视化、公开化,构建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普通群众除了可以通过PC端网站登陆四大平台外,还能直接从最高法的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相关入口进入平台,查询检索司法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覆盖全国各级法院(全部法院已接入),累计直播庭审64万场,主网站及关联网站总观看量超过48亿次,最高日直播量超过3600场,为人民群众足不出户观看各级法院案件庭审实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创新公开形式、提升用户体验,最高法还与腾讯公司合作开通了微信服务号和小程序,实现了审判流程信息的微信查询和主动推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打开“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微信小程序后发现,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其他代理人,只需在小程序里输入证件号码、姓名和手机号码,即可查询到相关案件审判流程。

另外,李亮还介绍,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3598万余件、被执行人信息5189万余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2万余条,对被执行人特别是失信被执行人形成了有效震慑,案件执结率和自动履行率大幅提升。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全国律协等法学专家学者,法律科技公司专家,地方法院代表先后发言,高度评价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公开的内容、覆盖面、渠道、信息化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裁判文书公开这几年,革命性地改变了律师的工作方式。很多律师在办理案件前已经很习惯查询裁判的先例。”律品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武侠指出,从前找案件分析研判很不方便,现在真的很便捷。大批量的裁判文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统计手段,制作大数据分析报告,很多执业多年的大律师也在大数据分析中惊讶地发现自已视野未及的东西。

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指出,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应成为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提高效率、便民利民。他建议,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建设电子送达系统,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接收诉讼文书提供便利。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五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切实将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李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已于日前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

该司法解释将于近期向社会正式发布。“今年,我们将把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司法公开工作的重点,全面推动此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待司法解释全面落实到位后,案件当事人将可以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查询全国法院所有涉诉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

作者:李师荀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