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昨日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指出,未来一年内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的概率很低,但应关注银行业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资本覆盖能力相对较弱。
报告发布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表示,在借鉴现有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报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监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变化。
报告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自2017年1季度以来,我国整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相对稳定区间,远离风险警戒阈,未来一年内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的概率很低。
从行业分类来看,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子行业中,规模占比最大的银行业具有最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边际贡献。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边际贡献趋于下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边际贡献却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资本覆盖能力相对较弱,应引起金融监管层的适当关注。
从单体机构层面来看,一些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增幅远高于行业均值,值得监管机构特别关注。报告认为,监管层应持续保持“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同时需要与市场参与者进行充分沟通,寻求最优监管节奏,最小化施政成本。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也参加了本次报告发布活动。他们分别担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
蔡鄂生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这个命题的内涵非常广泛,概念和实操上都还在不断更新、完善,现在并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寄希望于现成的、完美的监管模式过于理想化,监管者和市场都应当在现实世界中不断解决问题、摸索前进。
周延礼认为,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单体机构的不可替代性、货币政策因素是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四个重点。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