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武汉3月3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3月31日下午,纪念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下简称“青记”)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召开。大会追溯“青记精神”,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承担起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武汉市记协和多位研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青记”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新闻记者组织,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1938年3月30日下午2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汉口黎黄陂路基督教汉口青年会二楼礼堂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来宾近百人,包括文化界人士邵力子、于右任、郭沫若、沈钧儒,著名报人张季鸾、邹韬奋、潘梓年,以及苏联塔斯社记者罗果夫、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等。会议选举了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宣言》。宣言称“抗战一定能胜利……我们是愿献身于新闻事业有青年精神的记者组合……”。
“青记一大”后,新闻界大批仁人志士从武汉奔赴台儿庄、徐州等抗战一线,从枪林弹雨中发出一篇篇饱含激情的战地通讯、一张张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唤起民族自觉,鼓舞人民斗志,坚定了全国人民对抗战的必胜信心,不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座谈会上,“青记”最早的会员之一、著名报人石宝瑚的后代席丹表示,老一辈“青记人”走进乡村、深入敌后、现身战场,以笔为枪,以报道为基,鼓舞全民抗战斗志,以学会为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们追求民族独立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青记”始终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
与会专家认为,“青记一大”在武汉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一段我们党在这里承担起民族救亡的重任,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吹响新闻集结号,通过新闻界发动、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与解放道路的红色历史,开启了中国新闻界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进军。
自2017年以来,中国记协、武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挖掘“青记”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追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围绕纪念“青记一大”召开八十周年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座谈会、筹建“青记”历史陈列馆等,打造武汉城市“红色”新名片。据悉,“青记”历史陈列馆去年9月启动筹建,目前已完成选址、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
李述永表示,“青记一大”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青记精神”。“青记精神”是一种饱含坚定浓烈的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以及为民族独立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热血奉献的精神,是一部鲜活的“四向四做”教科书。
胡孝汉表示,回顾“青记”发展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舆论宣传工作。武汉在“青记”的历史地位中举足轻重,开创了五个“第一”:促成全国记者第一次大聚会,建立了第一个“记者之家”,组成了第一个“战地记者采访团”,还在战火中出版了第一本新闻专刊《新闻月刊》,成立了第一个抗战中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宣传平台“国新社”。这些“第一”,亮出了“青记”旗帜,发出了时代强音,堪称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奋进历史中的一朵“战地黄花”。
下一步,中国记协将继续支持武汉对“青记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支持中国“青记”历史陈列馆建设,支持武汉加大对“青记”历史研究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新时代有新气象和新作为。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