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报告显示:我国未来研发人员将有较大缺口

 | 快讯来源: 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日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系主任芮明杰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王小沙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的《2017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创新驱动的视角》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旨在关注国家近些年制定并推出了相关创新政策,在创新投入增长、创新产出成效以及对新型产业体系、新型供给结构形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分析报告指出了我国一个人才发展、创新发展的困局——即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报告解释,我国当前企业创新投入占比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76.6%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73.2%。与快速增长的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成果相比,我国研发人员增速较低,未来研发人员可能存在较大缺口。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一枝独秀,其研发经费投入额在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占比从2011年的54.86%提升至2016年的60.60%;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增速逐渐趋缓,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72.01万人年,较2015年增长0.36%。

从创新成果看,我国专利数量与质量有所提升、高水平科技论文数量不断增长,新产品产出与出口稳步增长。2017年1-10月,我国专利申请达到287万件,同比增速在4%左右。截至2017年10月,有效专利达到689.5万件,高于上年全年有效专利数,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136万件。高技术产业为工业增长提供新动力,6年来产值占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基础研究投入增加,近年SCI检索论文收入数复合增长率为16%。

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技术市场环境以及金融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显示,2016年,在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就绪度、产业与技术创新指数、应用效益指数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内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中,我国总得分为72.8,全球信息化排名25。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113807项,成交金额4073.3亿元,同比增长20.7%。在四类合同构成中,技术服务合同占比最大,成交金额为2070.9亿元,同比增长19.8%。此外,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大,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增加,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以人工智能为例,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呈指数型增长,2015年专利申请量增速高达45.97%。

作者:王烨捷

责任编辑:李师荀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