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5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记者今天从北京海关获悉,今年以来,北京海关将打击濒危物种走私作为“头号战役”,深入开展“国门利剑2018”“百日会战”“夜鹰”等专项行动,立案侦办走私濒危物种制品入境案件13起,收缴象牙、羚羊角、狼牙、豹皮等濒危物种制品277件,其中象牙制品158件、重17千克,打掉多个走私犯罪团伙,有效切断走私犯罪通道,展示出我国重信守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近日,李某某从首都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自行选择无申报通道通关,未向海关申报任何货物、物品。经北京海关隶属首都机场海关旅检处关员对其查验,其托运行李内放有象牙牙尖2根,重约2.5千克。经鉴定,上述象牙制品价值10万元人民币。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已涉嫌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罪,北京海关缉私局对李某某涉嫌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立案侦查。
北京海关侦办的13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均为中国籍,身份以赴非洲旅游、商务、务工人员为主。虽然非洲国家普遍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全面禁止涉及非洲野生大象的国际贸易,但由于非洲当地象牙相对较为便宜,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犯罪嫌疑人往往心存侥幸,不向海关申报,采取行李箱夹带、夹藏、藏匿等方式将象牙走私进境。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底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6〕10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公安、海关、工商、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执法监管,继续加大对违法加工销售、运输、走私象牙及其制品等候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缉、摧毁非法加工窝点,阻断市场、网络等非法交易渠道。
据北京海关分析,《通知》的发布、执行有助于遏制我国的象牙购买行为,表明我国政府减少象牙需求以拯救非洲象牙的决心。政府在有序停止加工销售象牙的同时,黑市对象牙的需求仍旧旺盛,推动了象牙价格再次上涨,而非洲的象牙相对较为便宜,高额的利润促使不法分子纷纷铤而走险。
据统计,近两年来,北京海关共查办涉嫌走私濒危物种制品案29起,其中涉嫌走私象牙案22起,占比75%,收缴象牙及其制品94.3千克。立案侦查羚羊角、鳄鱼皮等濒危物种案6起,收缴羚羊角79件,穿山甲片、狐狼皮共计187千克。
针对近来频发的走私象牙案件,北京海关提醒公众:象牙及其制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保护物种,根据公约及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规定,除有上述公约组织签发的相关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外,任何贸易方式或者携带、邮寄象牙及其制品进出境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象牙制品即使外国可以自由买卖,也不能随意将其携带入境,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