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得了肿瘤疾病,到底应该第一时间跑到肿瘤专科三甲医院去排队挂号,还是应该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二级医院挂号确诊?日前,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了解到,从2016年该院开展肿瘤专科医联体以来,这家医院已经接收了超过600名从医联体单位转过来的患者,并将超过5000名需要进行后期康复治疗的患者转至医联体其他成员单位医院。
“肿瘤不是开完刀就一了百了了,它的康复需要后期长期管理、用药。”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告诉记者,过去一段时间,医改在精准导医、就医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但成效不明显。比如,仍然有很多不必到肿瘤医院来看病的患者,占用了医生大量时间,而真正有大毛病的患者却挂不上号,要1-2周时间才能预约到一个专家。
如果要从源头上解决让病人在“家门口”医院看病的问题,大型三甲医院王牌专业的医联体作用不容忽视。医联体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把基层医院的看病功能、检查功能、康复治疗功能最大化。
2016年肿瘤医院启动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截至目前,该医联体已经覆盖了上海5区11家、江苏3家、浙江1家医疗结构。包括苏州科技城医院、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上海电力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等。
乳腺肿瘤主任医师吴炅最近接收的一个患者来自江苏扬州。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病人完成术后介入治疗,她都没有正式跨入过复旦肿瘤医院的大门。首诊在扬州江都医院,接诊医生刚好是定期去医联体坐诊的吴炅;手术在扬州,主刀人是吴炅,配合团队都是江都医院的医生;术后康复也在扬州,吴炅远程指导用药,在扬州直接买药。整个过程,患者都可以在扬州本地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这则看似由上海医生“支援”扬州,造福扬州患者的案例,背后是肿瘤专科医联体业已成熟的科学运作机制。
肿瘤医院有500多名医生,其中近200人是副高级以上的主任、副主任医生。这群专家每月至少有一天要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内坐诊,方便病人看病。不仅如此,医联体单位接诊的疑难杂症或者需要做高难度手术的患者,可以直接转诊给肿瘤医院的对口专家。预约一个专家,病人不再需要掐秒表“抢”专家,也不再需要一大早到肿瘤医院排队,他可以就近在医联体医院内挂号、做检查,再由医联体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转诊到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的专家,可以放心地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医院行医、做手术。因为在医联体单位,有一批肿瘤医院自己培训出来的医护人员。过去,很多大医院的医生不愿意也不敢去基层医院做手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医院的医护水平达不到手术的基本要求,名医们担心,配合不好,手术出问题。
到了术后康复期,基层医院可以将病人最新的切片报告、血液报告等直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发送给相关专家,专家在线指导用药。这样的做法,在前期诊断后经筛查“没啥大问题”的患者身上也同样试用。基层医联体吃不准是否需要转诊的患者资料,可以上传到远程医疗平台,@不同专科的专家,由专家会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据悉,目前肿瘤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汇集了单人会诊、MDT会诊、病理会诊、预约转诊、健康管理和病例教学六大内容。
以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为例,那里的肿瘤内科、骨软组织肿瘤科就经常与肿瘤医院互转病人,上海宝山区仁和医院的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科也由肿瘤医院支持,还有七宝医院的肠道肿瘤、乳腺肿瘤,吴泾医院的肺部肿瘤,罗甸医院的核放射医学科等,科室人员全都经过了肿瘤医院的规范化培训。
这种规范化培训,使得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诊疗水平与肿瘤医院趋于“同质化”。
近2年,肿瘤医院推出全科医生培训班,师资来自肿瘤医院选派的20名副高以上专家,他们将从肿瘤筛查技术、康复随访、疼痛管理等多方面对全科医生开展培训。全科医生肿瘤专科培训的开展已经持续化和常态化,每年举办两期。经过培训后学员将获得《全科医生肿瘤专科培训合格证》,持证的学员可以获得向肿瘤医院转诊的权利。
目前,在区域卫生计生委与医学会的鼎力协助下,肿瘤医院已完成宝山区与金山区的全科医生培训,共有121位全科医生完成了肿瘤专业培训并由宝山区和金山区卫计委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颁发合格证书。同时,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积极派遣医务工作人员来肿瘤医院进行长期与短期学习,至今进修人员已有65名,进修科室涵盖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内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妇科、放疗科等临床科室。
“我们不刷数据,而是让每个医联体所在地区的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到医联体建设带来的就医‘同质化’。”吴炅说。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