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6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最高法发布了《司法大数据专题分析报告之毒品犯罪》(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两年毒品犯罪案件呈小幅下降趋势,网络毒品犯罪发案量较高。
据介绍,该报告从案件基本情况和案件特征分析两个方面,对2016年至2017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
在案件基本情况方面,报告显示,近两年毒品犯罪案件呈小幅度下降趋势,2017年较2016年发案数量同比下降3.97%,已结案件同比下降3.74%;2017年新收毒品犯罪被告人数下降8.55%,2017年生效判决文书认定的犯罪人数为9.93万人,同比下降14.32%;
近两年,重刑人数为4.61万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1.48%,比重较高,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1.31个百分点;
毒品犯罪案件罪名集中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共计占比98.38%,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为占比最高罪名,达64.78%;
云南省紧邻“金三角”,仍然是境外毒品向国内渗透的主要通道;
毒品犯罪常见的关联罪名包括盗窃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开设赌场罪;冰毒、海洛因、麻古为涉案数量最多的毒品。
在案件特征方面,报告显示,2017年武装贩毒案件和大宗毒品贩毒案件都有上升。
网络毒品犯罪发案量较高,与2016年相比,2017年网络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从案件数量看,住所地,酒店,路边、街道成为查获毒品案件数较多的地点;2017年累犯、再犯人数在全部毒品犯罪被告人数中占比较2016年略有上升。
据悉,最高法牵头并会同最高检、公安部起草的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规则拟尽快出台,将进一步规范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工作。
在规范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方面,最高法曾于2015年印发《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2016年制定了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司法解释。据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最高法牵头并会同最高检、公安部起草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规则,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文稿已趋于成熟,拟尽快出台。
马岩表示,根据公检法三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职责划分,将尽快出台的证据规则分别规定了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收集、审查证据的具体要求,对进一步规范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工作,确保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有重要指导意义。待文件出台后,最高法将组织开展文件解读、培训等工作,并督促各地法院认真贯彻执行。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