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上海8月3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邢婷 王烨捷)一段一分钟的视频连线服务替代了以往一个小时路程的奔波——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如此便捷的“家门口”服务无处不在。
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王阿姨正在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视频对话(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摄)
65岁的王阿姨想更新医保就诊本,在家门口的社区服务站里,借助服务站社工的帮助,王阿姨顺利地和两公里外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视频对话,由对方录入相关资料,程序完成后,最后从社工手里拿到新的就诊本,全部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的志愿者们正在进行迎中秋插花技艺交流,全居民区有400多名志愿者,平均年龄60岁以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摄)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以前去一趟社区服务中心光拿号、排队就占用不少时间,有时候忘记带身份证还得多跑几趟”王阿姨感慨。她所在的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90人,占居民户籍人口的37.6%,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
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服务内容简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摄)
老年人腿脚不便,而社区里的年轻人常常因下班时间较晚错过居委会上班时间……面对居民的实际需求,陆家嘴街道以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就近便利”多元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探索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一条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民心通道。
这里创新建立“一站式”的居民区服务站模式,以居民区为基本服务单元,以居委会和居民区活动室为服务窗口,提供涵盖党群、政务、生活、法律等8大类184项基本服务。
其中,为解决居民社区事务服务办理多次跑、反复跑的问题,将居民原先必须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的最为集中的11项事项延伸到“家门口”服务站,居民只需在家门口就能实现11项相关事务的办理。除了提供视频连线服务,服务站的社工可实时帮助居民微信预约。
在这里,“全岗通”社工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贴心人。2016年,陆家嘴街道率先在浦东新区推行“全岗通”工作模式,如今已基本实现社工队伍的转变:服务职能从“单一职能”向“一岗多能、事项通办”转变,服务方式从“条线为主”向“条块结合、一站服务”转变,服务作风从“行政化机关化”向“群众少跑路、社工多上门”转变。
在“家门口”服务理念催生下,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得以涌现:将办公时间延长至每晚8点、打通居民与家庭医生间传统医疗卫生体系壁垒的“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就近便利生活服务的“公益小屋”、每月根据居民需求定期配送图书的“书香小屋”、重在培育居民自治能力和意识的“自治金”项目……
“其实我们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哪怕一件事情,也要让居民有获得感,对我们来说,‘家门口’服务是无止境的。”陆家嘴街道办事处主任邓亮说。
责任编辑:温维娜
相关文章